乡村要振兴,人才是关键。近年来,鲁山县努力在倾心引才、悉心育才、诚心待才等方面下功夫,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,为乡村振兴注入“人才引擎”。
倾心引才,汇聚乡村振兴“新势能”
【资料图】
栽好梧桐树,引得凤来栖。该县坚持“人才第一资源”理念,把人才“归根”工程作为“一把手”工程,打好乡情牌,寻找本籍企业家、农业专家等新乡贤,把在外积累的经验、技术及资金带回家乡,实现“人才回流”。
同时,以政策红利释放人才活力,从人才创业的平台支持、政策倾斜、发展激励等多个层面,出台一揽子优惠政策,吸引更多人才到乡村创业,汇聚起乡村振兴“新势能”。
截至目前,已有优秀人才回鲁山发展110人,引进“归根”项目12个,总投资67.8亿元。库区乡吸引9名在外成功人士返乡种植蓝莓,推动全乡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.2万亩,为3000余名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。
悉心育才,增添乡村振兴“新智能”
刀在石上磨,人在事上练。该县选派一批优秀干部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,把懂经济的人用到集体经济薄弱村、把懂法律的人用到信访矛盾集中村、把懂党务的人用到软弱涣散村,切实让人才红利在乡村振兴中释放能量,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和科技支撑。
对接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单位,就人才培养、技术转化、项目投资等达成战略合作意向。与郑州大学徐建中教授、吉林大学李长田教授等5位专家(团队)合作,建成了董周硒梨、瓦屋食用菌、库区蓝莓等5个乡村振兴专家工作站,实现“产、学、研、用”有效衔接、互惠共赢。
同时,组织180名“懂经济、会经营、技术精”的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成立科技服务团,在产业联合体上组建县农业科技服务团和25个乡镇分团,分包联系产业项目,手把手教技术、带项目。科技服务团依托手机端“掌上红鹰”APP,开展“服务面对面、沟通解难题”活动,用“科技杠杆”撬开致富大门,为乡村振兴增添“新智能”。去年以来,开展产业技术帮扶300多次,培训群众17万余人次。
诚心待才,激发乡村振兴“新动能”
水积而鱼聚,木茂而鸟集。该县探索建立“财富+荣誉+关爱”激励机制,在资金、土地、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,对“归根”博士、硕士分别给予住房补贴15万元、5万元和生活补贴1万元、6000元,以“亲情牌”“服务牌”打好“发展牌”,切实优化人才发展环境。今年以来已累计为返乡创业主体提供贷款1567万元。
实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和专家人才制度,中秋、春节等节日,组织召开恳谈会、团拜会,听取意见建议,共谋发展良策,汇聚乡村振兴“新动能”。同时,积极宣传推介归根企业、人才先进典型。县乡换届中,32名政治素质高、贡献突出的专家人才入选“两代表一委员”,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。
千秋基业,人才为本。“下一步,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,不断强化政治引领,着力把鲁山打造成人才回归‘放心地’,引导广大人才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。”鲁山县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,县政府党组成员姚金锋说。(蔡长伟 裴园园 秦中飞)
关键词: